各部系🦁、教研室:
678体育數控加工專業被列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技工院校之一🕠🏘,為了配合好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現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製定的《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及《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文件下發🧗🏻♂️,希望各系部認真組織好教師學習,並以此為契機,以推動678体育一體化教學的改革進一步深化🧑🏽。
附件一🧝🏽: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附件二: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
678体育网址
2009.11.28
附件一👰🏽♀️:
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我國新型工業化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力度,建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合貫通的課程體系🐐,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加快技能人才規模化培養😆🪓,探索中國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與發展之路。
二、工作目標
在全國選擇部分具備條件的技師678🧏🏻、高級技工學校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通過兩年努力,開發完成技工院校若幹主體專業一體化課程體系🧝🏿♀️,探索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符合企業生產需要的現代技工教育新教學體系™️。
三、基本原則
一體化課程是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和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順序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並安排教學活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開展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課程定位與方向、課程內容與要求、教學過程與評價等都要突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註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尤其是要結合各專業特點🦴,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進一步突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二)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要圍繞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製定專業教學計劃,構建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加註重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三)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突出學以致用,在學習中體驗工作的責任和經驗,在工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加快實現從學生到勞動者的角色轉換。
四🧑🦼、主要內容
(一)開發製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依據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基本原則,設計一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開發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統一規範專業課程名稱🌄、培養
目標🙎🏼♀️、職業能力要求、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學安排和教學保障條件等。
(二)組織開發一體化課程教材。創新教材編寫模式,打破學科體系,編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輔材料🧂,依據勞動者的職業特征、職業成長規律和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教材教學單元,力爭實現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實現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有機結合🤵♂️。
(三)探索建設一體化課程教學場地。要打破理論課與實訓課授課地點分離的傳統模式,建設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具備技能訓練的一體化教學場地,將傳統理論教學教室和實訓場地合一📜,力爭創設真實的工作環境,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進行👩🏽🚀,為學生提供體驗實際工作過程的學習條件🔏。
(四)加強建設一體化課程師資隊伍。要加快培養既能講授理論知識課,又能指導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的一體化課程教師👩🏽🦱。要註重在一體化課程開發試驗過程中,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一體化課程開發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示範性強的優秀一體化課程教學團隊🫡。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我部成立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牽頭,部教材辦公室、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參加👩🏿🎤,負責全國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同時🌀,成立由資深職業教育培訓專家🙋🏽♀️🧑🏽🎓、行業企業專家和技工院校優秀教師組成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專家工作組,負責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專業指導和技術咨詢👩🏻🦽。
各試點院校所在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勞動保障,下同)部門要高度重視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並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充分發揮教專業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二)教學保障🦴👳🏼♀️。各試點院校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製度,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將企業廠房💇♂️🥊、設備、技術、資金和師資引進學校🧗,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鼓勵試點院校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科技攻關♐️。要推動以工學結合為核心的教學製度改革😰,配合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可將課程分解量化為學分,學生按照學分規定自主學習,累計學分。允許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學校教學和教師管理的配套措施2️⃣🤧,製定促進一體化課程教師隊伍建設的獎勵辦法,鼓勵教職員工積極參與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
(三)政策扶持。各試點院校所在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積極為試點院校提供相關技術指導和服務,要結合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製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技能考評工作方案,通過開展課程認證和過程化考核,做好職業技能鑒定與試點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工作的銜接🎵。各試點院校所在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日常教學的管理,可組織校外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對試點院校的教學過程進行檢查和督導🤷🏿♂️。對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院校,其專業課程經我部會同試點院校所在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勞動保障)廳(局)評審後,畢業生學習成績合格,可視同為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取得相應職業和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四)經費支持🍯。我部對試點院校開展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給予適當經費支持🧃。各試點院校所在地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爭取多種資金渠道▫️,充分利用好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項目類資金🍃,切實加大經費投入🤽🏻♂️,支持和推進試點院校教學改革工作🧑🏽🌾。各試點院校要配套一定數額的試點經費,確保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開展。
六、實施步驟
(一)試點啟動階段(2009年7月-9月)💣。召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啟動會;製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𓀍,並進行相關技術培訓。
(二)課程開發階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各試點院校依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組織開發試點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教材及其輔助教學材料🙅♂️。
(三)課程試驗階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各試點院校對開發完成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成果進行教學試驗,修改和完善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教材及其輔助教學材料✣。
(四)課程驗收階段(2011年8月)。組織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試點檢查評估工作;審定和頒布一體化課程標準;總結試點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為推廣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奠定基礎。
附件二:
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
(試行)
為貫徹落實《關於開展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09]86號)精神🎍,推動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技能人才培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製定了《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明確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結構內容和開發程序⛴。該技術規程是規範和指導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的技術性文件🐊。
一🧣、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
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是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對某一專業一體化課程的專業概況👳🏽、職業能力🥩、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評價督導的規範性要求★。它是技工院校開展一體化教學專業建設、專業教學和進行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
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組織編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施行。
二、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的指導思想
圍繞新型工業化對技能人才的要求,改革技工院校教學體系,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合貫通的技工教育新課程🪵,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
(一)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突出能力培養。學生的培養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註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
(二)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明確專業定位。專業定位要立足於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突出學以致用,並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方向,使學生個性發展與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為學生的職業生涯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三)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確定課程設置。課程設置要與職業活動緊密關聯🧔,打破“三段式”與“學科本位”的課程模式⚈,擺脫學科課程的思想束縛,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圍繞職業活動中每項工作任務的技能和知識點🔒,設置課程和構建課程體系,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體現學中幹🫶🏿🐼、幹中學,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四)以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要按照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進行設計🧖🏽♀️,體現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要依據職業能力♚,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及素養,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註重在職業情境中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同時,課程內容要反映專業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
(五)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模塊教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𓀆、以模塊教學形式進行設計和組織。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構建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緊密關聯的教學單元模塊,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模塊式課程體系。優化模塊教學內容🔩,實現情境教學,融合課堂教學🪀🚶🏻♂️➡️、動手實操和模擬實驗於一體。模塊與模塊之間要層層遞進、相互支撐。
三、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的基本原則
(一)先進性原則。要突出該專業當前先進的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及發展趨勢,體現職業與技工教育的發展趨勢。同時✏️,兼顧經濟社會發展的地域差異💂。各項要求既有前瞻性,又有現實性。
(二)職業性原則。以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活動所需能力為依據,充分體現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相融合的教學理念🥸,反映技工教育特色和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整體水平🧺,兼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三)規範性原則👦🏿。所用技術術語、文字符號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技術規範和“約定俗成”表述👱🏻♂️,內容🩶、結構、格式、表達形式應符合本規程的要求。文字表達要準確、規範,層次要清晰,邏輯要嚴密🙏🏽。
(四)可操作性原則。要全面客觀反映專業課程現狀,尊重技工院校辦學現狀和技工教育規律,適應學生和企業崗位的實際需要,有利於學校的專業教學改革🦖,並與職業標準相結合⏭。力求各項內容和要求清晰明確,盡可能具體化、可度量、可檢驗。
四🥀、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的結構和內容
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主要包括專業概況👨🏼🦱、職業能力⇾、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評價督導等部分(見附件1、附件2)。其中,職業能力、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的主體部分。
(一)專業概況:指本專業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專業名稱及代碼🫛、培養目標和就業領域、專業方向及對應職業資格🧑🧑🧒🧒、學製年限及職業資格等級。
上述各項內容原則上按照《技工院校專業設置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確定;《目錄》中沒有涉及的專業🐵,參照《目錄》格式和具體要求進行表述。
(二)職業能力☕️:指本專業畢業生從事相關職業(崗位)實際工作所應具備的能力😶。主要包括通用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
1.通用職業素質9️⃣:指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潛質。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數字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本職業對受訓者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要求🏃🏻。
2.專業能力🎋:指從事本專業工作所應具備的技能及相應的理論知識。專業能力應根據職業活動及崗位的要求進行概括🪭。
職業能力依照《目錄》的格式表述,一般用動賓結構。如,“能××××”。
(三)培養方案:指根據職業能力要求製定的專業課程和教學實施計劃🏄🏻。主要包括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
1.課程設置:指根據某一專業的職業能力要求和專業教學基本規律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的編寫主要包括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工作任務(教學任務)及相應的職業能力㊗️。
2.教學安排:指按照本專業教學基本規律及技工院校教學基本情況進行的教學組織設計。教學安排的編寫主要包括課程教學順序和學時規定。
(四)教學內容🎶🚙:指依據培養方案確定的若幹課程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公共課程和專業課程類別。
1.公共課程:指德育✊、語文🙎🏼♂️🥋、英語、計算機等滿足技工院校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課程,應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教學大綱實施教學。
2.專業課程:專業課程指滿足某一專業學習的內容👮♂️,它是學生掌握職業技能𓀅、獲取職業資格🧛🏼♀️、奠定職業能力發展基礎的主要途徑。
專業課程的核心部分是技工院校課程體系中經過“一體化”整合後的課程🧖🏿♂️。其教學內容編寫主要包括各課程的教學單元(子單元)😄。
教學單元(子單元)🕝:指根據企業的工作任務,為實現本課程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教學單元群(較復雜的教學單元還可劃分為若幹子單元🏃♀️。每個教學單元(子單元)主要包括教學要求、能力要求🫱🏽、學時安排、設備要求和教學建議。標準編寫要求如下🤹🏽♂️:
(1)教學要求:本教學單元對應的教學目的要求。
(2)能力要求:本教學單元對應的職業能力要求。
(3)學時安排🥴:本教學單元教學內容的學時安排🚶🏻♂️➡️。
(4)設備要求🧏:本教學單元教學所需的具體設備及工具。
(5)教學建議🎙:指對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專業課程還包括滿足某一專業或專業群學習的共性專業知識基礎課程。對這類課程教學內容安排的基本原則如下:
(1)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按照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教學規律🧑🏻⚕️,對學科式專業基礎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
(2)教學內容安排應滿足技能訓練需要,以夠用為原則,兼顧發展🧯。
(3)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應貼近生產生活實踐👩🏿⚕️,根據所授知識的特點,盡可能設計課堂實驗和實踐活動😯,並充分利用現代數字化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體現“做中學🚖、教中練”🎽。
(五)教學條件:指完成一體化課程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及要求。主要包括教學裝備、教學場地💺、教師資質🔕、配套教材等🗞。
1.實訓裝備🦂:指完成本專業教學內容所必備的主要設備、工具🚶♀️,包括人均裝備占有量及裝備狀況。
2.教學場地👨🏿⚕️:指既能滿足理論教學,又能進行技能訓練的專業教室、工作室⚁、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包括人均占有的實習工位數量及場地條件💆♀️🧵。
3.教師資質:既講授理論知識課,又指導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的一體化教師或教學團隊🧑🏿🏫。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水平、本專業理論及實訓的從教年限🏄🏿、技術職稱🧏🏽♀️、職業資格🤥、任教資格及能力要求。
4.配套教材🤦🏽♂️:(略)🧚🏻♂️👨🏽✈️。
(六)評價督導:指為保證教學質量👩🏽🚀,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的監督🤏🏽、指導、控製和教學效果檢查等工作🏃♂️🛹。
督導與評價是保證一體化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督導側重於一體化教學過程的監控👨🏽🔬,評價側重於一體化教學結果的檢測🧜🏽♀️。督導與評價的對象包括教學條件(師資🙇🏿♀️、教材🦻🏿、場地🧎🏻➡️、設備)和課程(教學文件、教學資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分為學校內部評價督導和學校外部評價督導兩個方面👨🏼,以保證評價督導的客觀🙇♀️、全面㊗️、有效(見附件3)。
1.內部評價督導:內部評價督導由學校及其相關部門負責🧘🏽。主要目的是隨時獲得信息反饋、調整教學資源、完善教學機製✴️、評價教學質量、考核教師績效。內部評價督導的內容、標準及形式可參考附件4推薦的表格🪶,並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2.外部評價督導🧖🏻:外部評價督導由學校主管部門負責。主要目的是監控學校運行、督查教學問題、規範教學方向、評估教學質量、指導科學辦學👉🏻🧑🏻✈️。外部評價督導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五、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的開發程序
製定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可參照以下程序進行(見附件5):
(一)成立專家工作組
專家工作組可由7-15人組成➛,主要包括教學📀、企業生產一線、從事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專家組應確定組長和主筆人。
(二)信息搜集與處理
1.開展企業調研。通過對企業全面的調研💘,了解和掌握企業的人才結構現狀🦵、人才需求狀況和崗位對員工能力的要求⛹🏽♀️👩👩👧👧、現有課程實施後的反饋信息以及畢業生就業狀況等🌡。
2.進行職業分析👩🏿🍳。根據企業調研獲取的信息,對工作對象、工作崗位、工作過程、工作要求等進行分析,概括和提煉從事本專業應具有的職業能力🍗。
(三)課程開發
1.進行課程體系研發。根據職業能力的特點和類型及專業教學規律,並在教學可操作性的基礎上構建本專業課程體系🥷🏿。
2.進行課程內容設計。依據職業能力和相應的工作任務的類別,確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設計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的學習“情境”。
3.教學方法設計。依據工作任務要求和課程內容要求設計相關教學方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通合一。
(四)編寫初稿
根據課程開發的研究成果和專業教學規律,並按照本規程的具體編寫要求,起草課程標準初稿🗂。
(五)征求意見
標準初稿在企業、行業和技工院校廣泛征求意見,並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形成送審稿。根據需要,本過程可經過多次反復。
(六)組織審定
送審稿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組織業內權威專家和人員進行終審。
(七)頒布施行
根據終審意見進行完善後,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施行🧒。